胞生痰核,中医病名,是指胞睑内起核性硬结,逐渐长大而不红不痛的慢性外障眼病。一般病程较长,且易复发。相当于西医学的霰粒肿。由于睑内核状硬结主要因痰湿阻结胞睑脉络而起,故得此名,又名疣病、睥生痰核、眼胞痰核等。
恣食炙赙,脾胃蕴热生痰,痰热相结,阻滞经络,致气血受阻。昆结于睑内,逐渐隐起而发为本病。
该病在临床上常见两种情况。
1.胞睑内隐起硬结,扪之很小,外观不显。渐长大后,可见睑内有局限性隆起,但皮色不变。此硬结扪之可活动而不与睑皮肤粘连,生长缓慢,有的长到一定程度则静止,也不溃破。一般为单发,也有多发者。好发于上胞,个别也可生于下睑较小型者,一般在睑内无显著改变,也无自觉症状。较大者,可见在睑内相对应之处呈青灰色或紫红色,眼睑可有重坠感。
2.睑内硬结生长迅速者,长到一定程度可在睑内自溃。溃后不易收口,且在溃口处生肉芽,长期不愈。患者有磨擦感或有隐痛。也有少数可从皮肤面穿破。
1.胞睑内长硬核较小,存在日久或渐长不消。
2.胞睑皮肤颜色正常,无压痛。
3.肿核与皮肤不粘连,推之移动。
4.睑内呈局限性紫红色或灰蓝色。
肿核小型且静止者,可不作治疗,有的可以自消,不能自消者也无碍。若形态较大,影响外观,或有眼睑重坠感,或有溃破趋势者,当作治疗。
1.内治
按中医辨证,该病可分二种证型,即无火症之痰湿阻结型与有火症之火重于痰型。前者为常见证型,后者则为变证。
(1)痰湿阻结 证 候:较小型者无任何自觉症状,较大者可有眼睑重坠感。查局部,小型者望诊无异常,触诊可于胞睑中扪到坚硬而可推动、与皮肤不粘连的硬结。若渐长而较大者,除扪到圆形硬结外,相对应处睑皮肤可见隆起,或可见相对应的睑内呈青灰或紫红色,舌淡苔薄白,脉缓;治则:化痰散结。方药:化坚二陈丸加减。方中陈皮、半夏、白茯苓、生甘草为二陈汤,有燥湿化痰之功,白僵蚕软坚散结,黄连、荷叶清热兼祛湿,共奏化痰散结之功,现常改用汤剂。
(2)痰热阻结 证 候:胞睑胀痛而痒,眼有沙涩感或睑肿难睁。查局部,轻者胞睑皮色微红,重者红肿;睑内红赤或紫红,甚则溃脓,舌红苔黄白,脉滑数。治则:清热散结。方药:清胃汤加减。方中炒栀子、生石膏、黄连、连翘、黄芩、生甘草清热;炒枳壳、炒苏子、陈皮行气散结;归尾活血消滞散结;荆芥穗、防风助散郁火。诸药组方,具有清热祛痰、消滞散结的作用。
2.外治
(1)局部按摩或作湿热敷。
(2)生南星末加冰片少许,调糊频涂患处,以行气通络,化痰散结。
(3)痰核大者,宜手术治疗,现代多作霰粒肿切开刮除术。
较小者有的可以自消。较大者除影响外观及有轻度不适感外,一般无甚妨碍。经手术治疗后,预后亦良好。
上一篇:胆咳_Dan 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