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证名。指脾胃阳气亏虚,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证候。《圣济总录》卷第五十四?三焦门:“论曰中焦如沤者,以其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本胃脘之阳,气温乃能腐化水谷之精,灌养周身,若寒客中焦,则胃中冷,胃中冷则饮食不化,腹痛泄泻,霍乱吐利,治法宜温补之”。以脘腹冷痛绵绵,喜温喜按,食少便溏,畏寒肢冷为辨证要点。
本证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来,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脘腹冷痛绵绵,喜温喜按,畏寒肢冷,泛吐清涎,口淡不渴,食少腹胀,倦怠神疲,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小便短少,或浮肿,或妇女白带量多而清稀,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脾阳不足,虚寒内生,寒凝气滞,则脘腹冷痛绵绵、喜温喜按;不能温煦肌肤四肢,则畏寒肢冷;脾胃虚寒,不能温化津液,水湿内停,则口淡不渴;水饮阻胃,胃失和降,则泛吐清水;脾阳虚衰,运化失职,则食少腹胀;水湿不化,清浊不分,故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水湿溢于肌肤,则浮肿而尿少;寒湿下注,带脉不固,则带下清稀色白量多;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是阳虚内寒之象。气与阳同类,阳气不足,则倦怠神疲。脾阳虚证是脾气虚证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脾气虚证失治误治,气虚严重,累及于阳,即可形成脾阳虚证,两者临床均有神疲倦怠,纳食减少等表现,但脾阳虚因阳气不足,失于温煦,往往伴有畏寒肢冷、脘腹冷痛等寒象。
清代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了此证的各种证治案例。
1.中气不足,中脘痛
证候:体倦,失眠少食,怔忡惊悸,自汗盗汗,以及虚劳、厥逆等见有心脾血虚者。治则:养血安神,补心益脾。主方:归脾汤。方药: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耆(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木香、甘草(炙)、人参。
2.脾胃气虚
证候: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虚而喘,渴喜热饮,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治则:补中升阳。主方:补中益气汤。方药: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
3.气虚里寒
证候:腹中拘急疼痛,喜温,自汗,脉虚。治则: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主方:黄芪建中汤加减。方药:黄芪、桂枝、干姜、白芍、郁金、元胡索、甘草、大枣、饴糖(取药汁后加入)。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温服。
若吐酸者去饴糖加黄连、吴茱萸。若疼痛日久,尚可加玄胡、郁金、蒲黄等理气止痛化瘀。
4.脾胃虚寒证
证候: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治则:温中健脾、和胃降逆。主方:理中汤加减。方药:党参、白术、干姜、半夏、陈皮、砂仁、吴茱萸、茯苓、甘草。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温服。
若呕吐,其吐出之物为未经消化之食物者,加丁香、神曲以温运脾阳;若呃声低微而断续者加丁香、白蔻仁、刀豆子以温中止呃;若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者,加附片、肉桂以温中散寒、健脾止泻。
5.中阳不足之痰饮
证候: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治则:温脾化饮、和胃降逆。主方:苓桂术甘汤加减。方药:茯苓、桂枝、白术、半夏、干姜、吴茱萸、泽泻、甘草。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温服。
若胃中有振水音、脘腹冷痛者,加肉桂、椒目以温中和胃。
宋代由政府组织编写的《圣济总录》根据本证的主要证候和不同临床表现列举了不同组方。
(1)黄连汤方 主治:中焦有寒,洞泄不利,或因霍乱后,泻利无度,腹中虚痛。方药:黄连、黄柏、当归、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熟)酸石。
(2)人参汤方 主治:中焦虚寒,洞泄。方药:人参、当归、甘草(炙)、黄芩、赤茯苓、干姜(炮)。
(3)消食丸方 治则:中焦虚寒,数年不能食。方药:小麦曲、干姜(炮)、乌梅肉。
(4)朴沉汤方 主治:中焦有寒,胃中逆冷泄利。方药: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透)、沉香、丁香、附子、高良姜。
(5)酱汤方 主治:中焦有寒,阴凝胃口,哕噫不止。方药:酱、高良姜、荜澄茄。
(6)姜枣丸方 主治:中焦寒,进饮食,益脾元。方药:桂(去粗皮)、附子、干姜(炮)、陈橘皮、人参、白茯苓。
(7)通圣丸方 主治:中焦虚寒,泻痢不止,脐腹疼痛。方药:干姜(炮)、白矾、硫黄、桂(去粗皮)、肉豆蔻仁、附子、吴茱萸、缩砂仁、诃黎勒皮。
(8)黄汤方 主治:中焦虚冷,目中急痛,耳鸣胫寒。方药:黄芩、防风、细辛、桂(去粗皮)、柏子仁、陈橘皮、人参、甘草、川芎、吴茱萸。
(9)化痰丸方 主治:中焦有寒,痰逆不思饮食。方药:半夏、矾石。
(10)温白丸方 主治:中焦虚寒,痰积不散。方药:丹砂、白矾(研飞)、半夏、生姜、白术、丁香。
(11)半夏丁香丸方主治:中焦寒痰。方药:半夏、白矾、丁香。
(12)紫苏汤方 主治:中焦有寒。方药:紫苏(茎叶)、藿香(叶)、赤茯苓(去黑皮)、甘草(炙锉)、人参、桔梗(炒)、葛根、丁香枝杖。
(13)陈曲丸方 主治:中寒胃虚,饮食迟化,气不升降,呕逆恶心,留饮寒痰,癖结动气,胁下逆满。有时而痛,按之有形,或按有声,膈脘虚痞,食物多伤,噫气醋臭,心腹常疼,霍乱吐逆,烦闷不安。方药:陈曲(炒黄)、木香、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甘草、槟榔、青橘皮(去白)、白术、枳壳(麸炒去瓤)、京三棱(炮)、干姜(炮)、桂(去粗皮)。
1.食疗
(1)胡椒猪肚汤 胡椒,猪肚,蜜枣5枚。猪肚用生粉、盐擦洗内外,洗净。将胡椒放入猪肚内,用线缝合,与蜜枣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3小时,调味后,饮汤吃猪肚、蜜枣。功效温中健脾、散寒止痛。用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属脾胃虚寒者,症见胃脘冷痛、喜温喜按、腹胀欲呕、四肢不温、形寒怕冷者。
(2)茴香狗肉汤 大茴香,桂皮,陈皮,草果,生姜2片,狗肉,酱油适量,大蒜头4枚。将大回香、陈皮、桂皮、草果、生姜洗净;大茴香、桂皮、草果槌碎;大蒜头去皮;狗肉洗净,切小块,放鼎内热油炒去膻味。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煮至狗肉熟烂即成,饮汤吃狗肉。每天1料,分2次食完,连服5天为1疗程。功效温中、助阳、暖胃。用于寒胃上脘疼痛、喜热喜按、呕吐清水、神疲乏力。又可用于胃虚胃寒、平素四肢不温者。
2.饮食注意
(1)宜食食物 性温味甘辛,具有健脾补气、温暖肠胃及祛寒作用的食物,如籼米、羊肉、鸡肉、牛肚、猪肚、链鱼、草鱼、荔枝、辣椒、韭菜、茴香菜、芥菜、肉桂、干姜、生姜、花椒、胡椒、小茴香、白豆蔻、红糖等。
(2)忌食食物 性质寒凉、易损伤脾胃阳气的食物,如荞麦、莜麦、绿豆、豆腐、菠菜、空心菜、茄子、黑木耳、金针莱、莴苣、冬瓜、芹菜、苋莱、茭白、黄瓜、苦瓜、西瓜、柿子、香蕉、枇杷、梨、桃子、猕猴桃、莼菜、蚌肉、麦门冬、螺蛳、蟹、荸荠、甜瓜。
此外,寒性胃痛者还应忌食绿豆、柿饼、生番茄、竹笋、瓠子、生菜瓜、海带、生莴苣、生萝卜、生藕、生黄瓜、生地瓜、金银花、菊花、薄荷、鸭蛋、蛤蜊、蕹菜、蕺菜、地耳、豆腐、马兰头、冷茶以及各种冷饮、冰镇食品,性凉生冷的食品会使脾胃虚寒疼痛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