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VS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先天性心内畸形。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其他心脏畸形。主要是室间隔在胚胎发育不全,形成异常交通,在左右心室间产生异常分流。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与其大小有直接关系。较小的VSD不会引起明显临床症状,甚至可能自行闭合。较大的VSD会导致左心室负荷过重,且由于右心室血液过多,进而导致右侧心脏及肺部血压过高。这样会增加心脏的工作负荷,从而引起心力衰竭和心脏结构改变。如果此时VSD没有闭合,就可能会导致肺动脉损害,形成的肺动脉高压,出现发绀。这时候必须通过手术来修补VSD。
单纯VSD病生理取决于缺损大小及肺血管阻力。多数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通常是婴儿,生长停止,有反复胸部感染史。其缺损较大,肺血管阻力低,伴大量左向右分流。另一类为大儿童,症状不明显,缺损及左向右分流量亦较大,可伴有肺血管压力或阻力增高。体检时常可在心前区触及收缩期震颤。左侧第四肋间最响的全收缩期杂音为其特征。第二心音通常分裂,存在肺血管梗阻性病变时,第二心音通常分裂消失。肺血管阻力增高不严重时,可在心尖部听到显著的第三心音及舒张期充盈性隆隆样杂音,表明大量血流通过二尖瓣。
X线胸片显示心脏增大和肺血管影加重。心电图提示双侧心室负荷增加。超声心动图可显示缺损的大小和位置,亦可提供心脏其余部位的形态信息,包括主动脉弓急性和动脉导管等。超声多普勒有助于估计右心室压力及左向右分流。
超声心动图特别有助于显示多发VSD。对左向右分流量大的婴儿,在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血流评估证实为单发VSD时,外科修复可仅仅依据超声诊断安全进行。对处于临界状态的患者,仍需进行心导管检查评估肺血管阻力,从而获得左向右分流量的精确信息、测量肺动脉压力、计算肺血管阻力。运用MRI和CT已逐渐能够显示详尽的心脏结构,可获得三维重建信息,尤其是复杂VSD情况。
1.大型VSD
大型缺损,充血性心力衰竭经内科治疗无法控制的婴儿适宜早期手术治疗。对单纯的大型VSD,一直接受的首选治疗为一期闭合。对多发VSD、某些VSD合并主动脉缩窄、VSD合并一组房室瓣骑跨的婴儿实施肺动脉环缩术。
严重肺动脉高压会引起肺血管病变,后者随年龄增长而加重,最终致命。已证实,年龄小时肺血管可重塑至正常状态。影响远期预后的关键因素是修补时的年龄。超声证实肺动脉压高的小婴儿应在三月龄内手术,早期修补将为手术治愈提供最佳机会,5年后肺血管阻力正常。
2.中等大小的VSD
闭合风险较低,但肺血管病变的进展不易预测。因此2岁时由于某些因素仍有大量左向右分流(>2:1)的患者应尽早手术。VSD较大、肺高压和肺血管阻力增高的年长患者,手术治愈的可能性并不确定。实践中,建议在Qp:Qs≥1.5时闭合VSD。肺动脉阻力≥10U/m2的患者不适宜手术,阻力在 6-8U/m2之间者必须非常谨慎的评估。
3.小到中等VSD
肺血管阻力正常、小到中等的VSD有缩小的自然倾向,随后可能闭合。持续存在的小缺损通常不宜手术。是否闭合仍有争议,尤其是成年患者。但若发生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炎症治愈后缺损仍在,即便是小缺损也建议闭合。
1.鉴于室缺有自然闭合的可能,因而对缺损小、年龄小的患儿可随诊观察至2~3岁。
2.极小室缺、无症状、胸片、心电图均正常者,一般不需手术治疗。但应定期门诊复诊。
3.对无自愈可能,又无肺高压的室缺患儿,可于1~4岁择期手术治疗。手术主法:可采用介入治疗或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室缺修补术。
4.漏斗部缺损,尤其是双动脉瓣下缺损,应在2岁以前根治,以防主动脉瓣脱垂的发生。
5.部分大型室缺,反复肺炎,心衰,经内科积极治疗控制不满意者,不受年龄、体重限制,应早期行手术治疗。如因技术、设备条件不足,可先行肺动脉环缩术缓解症状。待3~6个月后行根治术。
6.出现严重阻力型肺动脉高压,临床有发绀的患儿应为手术禁忌证。
7.术后定期随访,注意有无残余分流及心功能的恢复。
VSD手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常规低温体外循环及冷血停搏液。上、下腔静脉分别插管,上腔静脉直接插管有利于经右心房显露缺损。手术目标是安全、完整的闭合缺损,避免损伤任何重要结构,尤其是传导系统。根据缺损位置及是否合并心脏畸形,VSD可经右心房、右心室、主动脉或肺动脉闭合,少数情况下可经左心室闭合。
通常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正中胸骨切口,建立体外循环。阻断心脏循环后,切开右心室流出道前壁,虽可显露各类型室间隔缺损,但对心肌有一定损伤,影响右心功能和损伤右束支。目前多采用经右心房切开途径,这对膜部缺损显露更佳。高位缺损,则以经肺动脉途径为宜。对边缘有纤维组织的较小缺损,可直接缝合,缺损超过lcm者,则用涤纶织片缝补。传导束走经膜部缺损下缘,隔瓣后缺损缝补时容易误伤,应该避开,缝靠隔瓣根部为宜。
右心房入路用以闭合大多数单纯的膜周或流入道肌性缺损。小梁部肌性缺损和圆锥下肌性缺损也经常通过右心房显露。右心室路径可用于修补膜周漏斗部、漏斗部和某些小梁部缺损。邻近两大动脉的干下型VSD可经大动脉闭合缺损。经左心室途径可能更易于显露闭合低位的小梁部肌性缺损,也更易辨别缺损在左心室侧的开口时一个还是多个,但该入路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远期心功能不全、心尖室壁瘤和心律失常。对一些病例,特别是心尖肌部缺损和残余分流尤其有效。
1.对术前有明显肺动脉高压者,术后宜持续应用呼吸器至翌日晨,如术后48小时仍不能脱离呼吸器,应做气管切开取代气管内插管。
2.肺动脉高压者常有术后循环不稳定,需用正性肌力药物维持血压。
3.术后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应确保起搏效能,有些病例系传导束一过性损伤,数日内会自动恢复传导功能。
1.术后效果评价及短期并发症
(1)残余VSD 残余分流可能与缺损未被诊断、闭合不全以及缺损再通有关。目前很多中心都采用术中超声心动图(经食管或心外膜)来检测修补的效果。若发现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残余分流,必须决定是否再次体外循环重新闭合缺损、进行肺动脉环缩或者尽早导管封堵。
(2)传导障碍 VSD修补术后常发生传导阻滞。闭合VSD后右束支传导阻滞最为常见,无论经右心房或右心室路径。少部分病例的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和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尽管心脏阻滞发生的概率很低,但所有患者在术毕后均应放置心房、心室起搏导线。若术后2周内心律未恢复窦性,我们就植入永久起搏器。
2.远期结果
成功根治后,大多数患者实际上能够正常生活,运动耐量正常。少部分患者可能需要二次手术,远期有发生病窦综合征及主动脉关闭不全风险。
造成死亡和并发症的重要原因是肺血管病变。肺血管阻力高、在婴儿期以后手术的患者,由于肺血管病变的进展,预后很差;目前尚不清楚治疗肺高压的新药物能否改变预后。
参考资料
1.Carotti A,Marino B,Bevilacqua M et al .Primary repair of isolated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in infancy guided by echocardiography :Am J Cardiol ,1997; 79 :1498-1501 .
2.马维国,张怀军,朱晓东译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学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p329-p344 .
3.Gibbs JL, Monro JL, Cunningham D et al .Survival after surgery or therapeutic catheterisation for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 children in the UK: analysis of the central cardiac adult database for 2000-1 :Br. Med. J ,2004; 328 :611-615 .
4.Roos-Hesselink JW, Meijboom FJ, Spitaels SE et al .Outcome of patients after surgical closure 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at young age: longitudinal follow-up of 22-34 years :Eur Heart J ,2004; 25 :1057-1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