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排放(Carbon monoxide emissions)是指汽车尾气排放物中未燃烧的一氧化碳(CO)的排放。CO是含碳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的主要中间产物,如果反应气的氧浓度、温度足够高,化学反应所占有时间足够长,CO会氧化成CO2,因此CO的产生原因主要是含碳物质的不完全燃烧。
CO无色、无臭、无刺激性,很容易通过肺泡、毛细血管以及胎盘屏障。CO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是氧的200-250倍,吸收入血后,CO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的碳氧血红蛋白,其解离速度比氧合血红蛋白慢3600倍,削弱了血液对人体组织的供氧能力。空气中CO的体积分数超过0.1%时,就会出现头痛,心慌等中毒症状;超过3%时,则可在30分钟内使人死亡。流行病学调查则发现,CO暴露和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有关,低浓度CO爆率还可使冠心病人发生心律不齐、心电图异常等。
影响CO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可燃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在浓混合气中,CO体积分数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减小不断增加,这是因为缺氧引起燃料燃烧不完全所致;在稀混合气中,CO体积分数始终很低,只是在1.0~1.1之间,CO体积分数随过量空气系数变化有较复杂的变化。部分负荷时,CO排放量不高;全负荷运转、冷起动时,CO排放很大;发动机加速时,如果过渡浓,或者减速时不断油,过渡工况供油控制不良时,CO排放增高。
非扩散红外分析仪可用于CO在尾气排放中的测量,即在燃气中,除同原子的双原子气体外,其他非对称分子气体都有吸收红外光的本领不同气体在红外波段内都有其特定波长的吸收带,气体浓度愈高,吸收红外光的能力也愈强,通过测量透射的红外辐射强度,就可确定待测组份的浓度。
控制CO排放量的主要措施有控制固定污染源的CO排放;改进燃料的组成和结构,装置可催化尾气中CO的净化器,控制机动车尾气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