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是指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的一类药物。常规药物剂量并不影响患者的智力和意识,并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运动兴奋、烦躁、妄想、敌对情绪、思维障碍和儿童行为异常等阳性症状,达到安定的作用;但对阴性症状如情感淡漠、孤独退缩、少语和思维贫乏等疗效差。
1.按药理作用
(1)典型抗精神病药:又称传统抗精神病药,其主要药理作用为阻断中枢多巴胺D2受体,治疗中可产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和催乳素水平升高。代表药为氯丙嗪、氟哌啶醇等。
(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其主要药理作用为5-HT2A和D2受体阻断作用。治疗剂量较小,轻度产生锥体外系症状和催乳素水平升高。代表药物有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等。该类药物不仅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有效,对阴性症状的效果也较好。但是某些药物也会产生低血压、癫痫、体重增加、糖尿病等不良反应。
2.按化学结构分类
抗精神病药物的化学结构分类对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均有意义。可分为:吩噻嗪类、硫杂蒽类、丁酰苯类、苯酰胺类、二苯二氮卓类。
抗精神病药主要通过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和5-HT受体而具有抗精冲病作用,同时还对脑内多种受体具有阻断作用而产生种种不良反应。传统抗精神病药主要对四种受体有阻断作用,即D2、α1、M1和H1受体。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以5-HT2A/D2受体的阻断作用为标志。抗精神病药的药理作用广泛,除了与受体阻断有关的作用外,还具有加强其他中枢抑制剂的效应,镇吐、降低体温、诱发癫痫,以及对心脏和血液系统的影响等作用。
抗精神病药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控制躁狂发作,还可以用于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非器质性或器质性精神障碍。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典型抗精神病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帕金森综合征和迟发性运动障碍等。此外,还可导致催乳素水平增高。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以及有严重的全身感染等患者禁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重症肌无力、闭角型青光眼、既往有同种药物过敏史者也禁用,白细胞计数过低者、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应慎用。服用苯海索等抗震颤麻痹药物可以使锥体外系症状减轻或消失。
(说明:上述内容仅作为介绍,药物使用必须经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