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肿瘤(spina tumor)指发生于脊柱的原发性及继发性肿瘤,原发性脊柱肿瘤的总体发生率约为0.4%。绝大多数青少年脊柱肿瘤为良性,而中青年患者恶性肿瘤可能性大。良性肿瘤多累及后方结构,恶性肿瘤则多累及椎体。原发性良性脊柱肿瘤一般进展慢,病程长,恶性脊柱肿瘤则进展较快,病程短,临床症状出现较快,约占每年新增恶性骨肿瘤的10%。
脊柱肿瘤的病因:脊柱肿瘤与骨肿瘤一样其发病原因迄今不明,致病因素较为复杂,目前有以下5种学说:
(1)柱肿瘤的病毒学说 动物实验证实在病毒可诱发骨肉瘤。
(2)脊柱肿瘤的慢性刺激学说 某些物理因素比如射线、放射性同位素以及某些化学因素比如甲基胆蔥等可诱发骨肉瘤。
(3)脊柱肿瘤的胚胎组织异位残存学说 胚胎残存脊索组织及软骨组织,可导致脊索瘤及软骨肉瘤。
(4)脊柱肿瘤的恶变学说。
(5)脊柱肿瘤的基因遗传学说 正常细胞基因发生改变产生肿瘤,瘤细胞继续增殖,且将其生物特性遗传。临床所见遗传性多发性外生骨疣就具有遗传性等。
脊柱肿瘤主要表现为背部疼痛、局部肿块、脊柱畸形以及神经功能障碍等。
1.疼痛
是脊柱肿瘤患者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80%~95%的原发性脊柱肿瘤在确诊时疼痛是首发症状,有时是唯一症状。主要包括肿瘤所致疼痛及机械性疼痛。一般夜间疼痛较明显,白天因活动可减轻。
2.局部肿块
因脊柱骨肿瘤多发生在椎体,而椎体的位置较深,难以在体表发现,故以肿块为首发表现的患者并不常见,主要见于颈椎或脊柱后部附件结构的肿瘤。脊柱恶性肿瘤的肿块增长较快,对周围组织常形成压迫等,故常有局部疼痛、不适等表现。转移性脊柱肿瘤由于有原发病灶的存在,以及转移肿瘤一般恶性程度较高,生长比较迅速,易于诱发脊柱疼痛和神经症状等,常在形成较大肿块前即已被发现。
3.脊柱畸形
脊柱肿瘤导致的脊柱畸形并不少见,其主要机制包括:肿瘤对椎体和(或)附件的破坏;脊柱周围组织的痉挛性反应.以及肿瘤体积较大对周围结构形成挤压等。如骨样骨瘤常可出现凹向病灶侧的侧凸畸形,其侧弯顶点多为病灶所在部位。
4.神经功能障碍
脊髓神经受压可由肿瘤本身直接侵袭引起,也可由肿瘤破坏骨性结构导致的畸形继发引起。由于脊柱肿瘤主要位于椎体,往往从前方压迫锥体束或前角细胞,故常首先表现为运动功能损害,其临床症状则视脊髓神经受压程度和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脊髓前角综合征、脊髓后角综合征及脊髓半切综合征等。
脊柱肿瘤患者检查主要包括:X线片,CT以及磁共振等,对于转移性病灶,可行全身骨扫描(ECT)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等。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合试验室检查,比如血沉等可诊断。必要时在CT引导下行穿刺活检,可或明确诊断。
1.脊椎化脓性炎症
发病前,患者多有皮肤疖肿或其他化脓灶病多骤起、体温高,中毒症状明显,受累部疼痛明显,活动受限,局部软组织肿胀和压痛。X线摄片椎体可见骨质破坏,椎间变窄,常有死骨形成,多无脓肿形成,应行细菌和组织学检查确诊。
2.退变性脊椎病变
椎间盘、韧带突入椎管引起脊髓和神经受压。中年以后脊柱退行变的影像学征象几乎都存在,与脊髓肿瘤的鉴别诊断要靠细致的神经系统评价,辅助以影像学检查。
3.脊柱结核
多有低烧、盗汗等慢性中毒症状,病变多侵蚀椎间盘与相应椎体缘,椎旁寒性脓疡有助于鉴别诊断。
脊柱肿瘤,主张手术切除,影响脊柱稳定性的,一期应行脊柱内固定,以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有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症状者,手术应在手术显微镜下解除对神经的压迫为主。恶性肿瘤可先活检明确病理,根据病理性质行放化疗或其他方法治疗,但是对于影响脊柱稳定性的恶性脊柱肿瘤,可手术行肿瘤切除及脊柱内固定,达到缓解症状及维持脊柱稳定的目的,为术后放化疗提供依据。有肢体活动障碍者,应行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