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脑梗死(large area cerebral infarction)通常是颈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完全性卒中,导致该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坏死,软化。该病是是脑卒中较为严重的一类,发病突然,病情严重,即使抢救成功后生活质量仍然低下。急性期病死率为5%~15%,多死于肺炎、脑疝、心力衰竭等。10%~20%的患者在10天内发生第二次脑梗死,二次梗死的病死率更高。
多数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这些因素可导致血管壁损害、血液成分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尤其是房颤导致心脏内附壁栓子形成,一旦大栓子脱落,进入脑动脉,便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大面积脑梗死根据梗死灶位置大小及范围不同,以及是否影响周围的脑组织,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也不同。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失语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绝大部分患者都有一侧肢体瘫痪。
1.实验室检查
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
2.CT检查
明确脑组织坏死(即脑梗死)的部位、大小、脑水肿的程度等对治疗有指导意义,但在发病24小时以内常不能发现病灶。
2. MRI检查
该检查可弥补头颅CT在24小时内不能发现病灶及对某些部位病灶显示不良的缺陷,尤其是磁共振血管成像尚能显示较大的闭塞血管。
大面积脑梗死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症状较突出时,与脑出血酷似,给诊断带来困难。头颅 CT扫描是诊断的必要条件,但若无条件作CT时,以下几点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
1.大面积脑梗死常有脑血栓病史,在发病前数日或数周常有一侧肢体乏力、麻木、头昏等前躯症状。
2.起病于劳动、排便、饮酒、激动时,脑出血可能性大,传统观念认为脑梗死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3.脑出血患者70%以上有高血压病史,且绝大多数在病初即有血压明显升高;大面积脑梗塞多无类似现象。
4.脑出血患者起病时,就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大面积脑梗死颅内压增高出现相对较晚,多呈进行性加重。
5.脑膜刺激征,脑出血多见,而且出现得较早;大面积脑梗死一般不易查出,或出现较晚。
1.溶栓治疗
即发病后3~6小时以内进行。可静脉给药溶栓,也可动脉给药溶栓,动脉溶栓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常用药物有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溶栓治疗的主要危险性和副作用是颅内出血,心源性栓塞脑出血的机会更高。
2.一般治疗
①调整血压:脑梗死时要慎重使用降压药,如血压为150~160/100(mmHg)时不需要使用降压药。血压降的过低可加重脑缺血。②保持呼吸通畅:呼吸困难者可给予吸氧、必要时气管切开。③降低颅内压和脑水肿:急性特别是大面积脑梗死时可出现脑水肿,是发病后1周内死亡的常见原因。应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肾功能异常者可用甘油果糖和速尿。④预防和治疗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⑤防止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肝素制剂。⑥早期活动:防止压疮形成。每2小时翻身拍背和被动活动瘫痪肢体。避免受压和压疮形成。⑦加强营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行鼻饲、静脉高营养等,给患者创造恢复的机会。